在台灣,加工肉品四大類是香腸、熱狗、火腿跟培根,
其中德式香腸是算在香腸類,但已經吃掉部分的熱狗市場。
最大的是香腸類,第二火腿,香腸想當然地是中式香腸為主流。
趁著這次食品安全事件大家對「加工」二字極其反感,
去日本時針對超市通路的加工肉類產品去瞧了瞧,
算是自己小小的市場訪查吧。
發現日本的加工肉品種類現況與我們的聯想有所出入:
「先進國家」
->「食安問題應該很少」
->「加工產品一定不多,因為這些都是添加物」
或許你會說這邏輯不對,
我知道不對,但我敢斷言這錯誤的聯想卻是半數以上國人的既定印象。
過年前問了20位面銷大姊這問題:
「像台灣現在是食品亡國了,
如果我們希望有一個沒有食品安全問題的環境,
希望產品都是少添加最好,
大姐們覺得哪個國家最值得我們參考?」
有 14 位回答日本,3位跟我一樣認為是非洲~
其實日本加工肉品種類非常多,
且產品等級上有所區隔,不像台灣是單一價格帶,
這是多元競爭且消費者消費力足夠的結果。
這背後顯示,台灣平均消費力是相當弱的,
吃得起加工肉品,但只有少數人有意願、能力去接觸更好的產品,
因此本土加工業者不太願意透過自行生產來滿足這塊市場,
反而去找代理進口還比較容易些,既然是找代理進口,
隨便一個有關係的貿易商都能辦到。
加工肉品在日本價格是相當親民的,
換算兩地收入差異會發現台灣很多東西都相當地貴,
尤其是民生物資與基礎飲食相關,台灣真的不便宜。
不多說,來看看日本的加工肉品照片集吧~
看看他們的包裝模式與台灣產品包裝模式有甚麼差異,
為什麼要這樣訴求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